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服务平台

DCMM Capability Assessment System

政策支持

武汉市“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21-03-25 22:18:26 作者/来源: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全面贯彻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展的系列重要指示,根据工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工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部信管【2020】197号)和《武市突破性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武政【2020】11 号)等文件,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贺信要求,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机遇,把握新时期武汉工业转型升级方向,加快推动我市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为加速构建全市“335N”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实施网络、平台、模式、产业、技术、安全等6个专项行动、完成15项重点任务,实现网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融合应用加速纵深拓展、产业体系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北武汉·工业互联网)建设水平进入全国前三,争创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全面提高我市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网络体系强基行动

1. 5G全面商用。支持四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持续提高网络质量和服务能力,加快5G商用全面部署,率先完成5G网络市域全覆盖,产业园区、工业聚集地等重点覆盖;鼓励运营商对重点园区、试点企业的5G专网建设和运营实施降费让利,加速5G应用和推广,到2023年,全市力争建成5G基站5万个;推动5G在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中推广应用,建设一批5G应用数字化工厂,打造一批重点行业应用场景示范,力争培育3个以上5G全连接工厂。以移动机器人、园区物流、信息采集、远程维护与控制、视频监控、产品质量检测为主要切入点,推动5G网络部署应用从生产外围环节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延伸。(责任单位:市通信管理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

2. 标识解析全面赋能。强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区域数据枢纽作用,在光电子信息、汽车、数控等领域推动领军企业建设二级节点及企业级节点,开展各类标识解析创新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测试床,开展关键技术的测试验证服务。到2023年,累计建成不少于15个左右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现接入武汉顶级节点的标识注册量超过100亿,支持2000家以上企业入网上节点。(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通信管理局)

3. 数据中心全面统筹。全面统筹全市数据中心建设,发挥已建数据中心效能,不断提高利用率。鼓励现有数据中心开展绿色节能改造,力争到2023年底,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启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湖北分中心建设,谋划设立数字产权评估和交易中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政数局)

 

(二)平台体系壮大行动

4. 构建平台体系。组建“1+5+N”工业互联网联合体。针对我市“3581”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共性需求,面向每一个产业集群,推动形成行业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商、解决方案服务商、通信运营商、标识解析商等五方建设主体,协同N个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共同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集约式采购、共享设计、产业链协同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每年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联合体,建设3个以上行业级平台,三年建设10个以上行业级平台。(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5. 实现万企上云。支持华为武汉云、金山云、浪潮云、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子云等在汉落地发展。每年遴选一批上云标杆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支持。定期开展 上云标杆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接活动。鼓励云平台企业研究提质降费的商务方案,降低企业上云成本。全市上云企业累计完成1万家。(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6. 强化区域承载。鼓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黄陂区加强协作,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先导区、技术策源地和生态集聚区。洪山区等积极建设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争创首批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本行动计划将重点倾斜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责任单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陂区、洪山区)

7. 建设智慧园区。选择数字化基础好、网络改造意愿强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等,支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大力度建设5G基站,共同打造5G应用标杆。探索部署面向园区的5G虚拟专网,支持企业在数据本地化、用户管理和网络监控自主化等重点方面开展研究和试点。鼓励IPv6+(IPv6智能网联)、PON(无源光网络)等先进技术在园区应用部署,打造“IPv6+工业互联网”先进园区示范。(责任单位:市通信管理局、市经信局)


(三)新型模式培育行动

8. 全覆盖推广智能化改造。组织实施工业智能化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评估认定一批“灯塔”标杆和典型示范项目,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会,引导企业对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智能化改造。到2023年,完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诊断咨询全覆盖,推动5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培育并打造10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开发区)

9. 建设两化融合升级版。引导企业发展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动态优化配置。依托我市现有国家级大企业双创平台,同步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推动各类企业融通发展。聚焦垂直行业共性应用场景,探索建设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重点行业等5G虚拟专网,率先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改革试点。到2023年,全市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突破500家。(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开发区)

 

(四)产业壮大发展行动

10. 集聚发展5G核心产业。支持中国信科集团等在汉建设5G研发和生产基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支持华为等加大在汉投资,促进5G芯片等关键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长飞、烽火通信等加大光纤光缆投资、扩大产能,研发特种光纤,争取更大市场份额。支持联想、富士康等研发生产5G移动终端及配套产品。面向5G产业各个细分领域,招商引入一批国际国内5G产业链的关键企业,遴选和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5G隐形冠军和创新标杆企业,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到2023年,形成以中国信科集团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支撑、创新型企业为基础的5G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区、江夏区等)

11.  持续扩大平台影响力。争取武汉成为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继续举办武汉全球数字贸易大会等数字经济大型活动,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交流合作平台。谋划在汉举办中国-东盟数字经济论坛,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建立工业互联网交流合作机制。支持武汉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展,重点开展政策宣贯、成果解析、经验交流、联合研发等活动,发布武汉市“5G+工业互联网”发展白皮书。(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各区、开发区)。

 

(五)技术能力突破行动

12.  探索创新技术新模式。依托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平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化转型“武汉方案”。探索将公共服务平台与行业云平台纳入我市数字经济“揭榜挂帅”项目支持范围。鼓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5G研究应用中心,围绕5G、工业互联网等关键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供给能力。(责任单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经信局)

13. 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支持国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北分院建设。依托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我市数字经济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优势,开发面向工业领域的5G模组、芯片和网关等5G工业装备和产品,推动F5G(第五代固定网络)、IPv6+、TSN(时间敏感型网络)等5G网络技术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等工业控制系统融合创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14. 培育高质量工业APP。鼓励光谷软件园、软件新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示范基地等创建中国软件名园。鼓励和支持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发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100个工业应用软件,每年征集并推荐一批工业典型应用案例,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发展。(责任单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经信局)

 

(六)安全保障强化行动

15.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加强与国家网络安全与人才创新基地的联动,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政产学研用各方合作,重点突破安全漏洞挖掘、态势感知、攻击溯源等关键技术,构建覆盖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和数据的“5G+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推广工业互联网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在电子信息、装备、原材料等产业遴选工业互联网安全贯标示范企业,打造不少于2家年收入超过20亿元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的骨干企业。(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经信局)


三、政策措施


(一)支持标识解析用。支持市内二级节点开展标识解析用建个二级节点形成不少于两智能化生、网同、个性化定制、服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典型集成用,或主动标识载体、工APP等标识融合解决方案,新增接入企不低于100家,新增注册量不低于1亿,日均解析量不低于60万。个二级节点支持不高于200万,全市标识解析年总额不超1000万元。(位:市信局、市政局)

(二)支持工网平台建获评国家“双跨”(跨区域跨行)工网平台的工件企,一次性励500万元。对组建“1+5+N”工合体,服数超200家且设备连接数超5000台套的平台,按照平台上年度服收入的30%助,最高不超100万元。(位:市信局、市政局、各区、开区)

(三)支持企上云。鼓励企将研发设计、生制造、运管理等核心业务向云平台迁移;在全市范内遴并支持一批上云杆平台(企),于服本地工100家以上,按照上年度服收入的20%予以励,最高不超200万元。(位:市信局、市政局)

(四)支持企智能化改造。围绕重点行立“5G+工网”的智能化改造典型示范,智能化改造示范目的企一次性励200万元。(位:市信局、市政局)

(五)支持重大目。获评国家制造与互 网融合展、制造“双”平台、工网、物网、工大数据用、标识解析点等点示范平台(企),国 家“5G+工网”试验工厂等目,采取事后助的形式,一次性励100万元,由市、区各承担50%。(位:市信局、市政局、各区、开区)

(六)支持工用。鼓励和支持工件和信息技经验足特定需求的100个工业应件,实现术软件化。每年征集并推荐一批工APP典型用案例,对获评APP典型用案例和全国工网APP秀解决方案的个人、团队或企,分配套励10万元和30万元。(位:市信局、市政局)

(七)支持企开展贯标认定。鼓励和支持工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极参与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控制系信息安全防护贯标等,按照证书级别从低到高分别奖励10万元、15万元、20万元、25万元和30万元证书按差额奖励,对实施分级评估前(或未施分级认证)首次获证一次性励10万元。(位:市信局、市政局)

(八)支持智慧园区特色的新两园建鼓励园区建、运营单位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实施数字化改造,产业发展、完善产业功能区服, 提升智能化服水平,于新两园建中智慧园区成突出的,入五星级标准。(位:市信局)

(九)支持 5G+工网重大活于重大的5G、工目,或重要的会、展事等活市政府定后,予重点支持。(位:市信局)